第四百八十三章 雾霾散去,再聚拢?(3更)-《大秦:开局被祖龙偷听心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于朝堂方面,他不过是为了还嬴政的恩情罢了。

    一切都是一个简单的道理:士为知己者用;君以国士待我,我以国士报之。

    一切都不过是君臣想得罢了。

    但任何事情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

    冯逍这里为了推行自己的经济振奋计划,希望能够繁荣江东的经济。

    也希望能够用经济的纽带,将江东和百越联合起来。

    但终究是要损害某些人的利益。

    盐帮这个组织,正式起源于汉朝。

    在我国古代,一直有东西和南北两条盐路。

    东西是以长江为线,将江东的盐贩卖到西戎等少数民族地区。

    而南北,则是将南方的盐贩卖到北方地区。

    在青海产盐地没有被发掘之前,神州大地上产盐最大的地方,其实并不多。

    一个山西运城的盐池,一个是四川的巴东之地。

    宋朝之前的封建王朝,都是以河东的盐池为主要产盐为主,以南方为补充。

    知道宋朝的经济繁荣到了一定的程度,加上河东盐池的日渐衰竭。

    所以南方的井盐和海盐,才成为了明清时期的产盐大地。

    从规模上来说,北方和四川的产盐形成了规模,所以才会成为朝堂之中的重点。

    但从民间来说,南方从来就没有缺少过盐的存在。

    自齐国开始,从海水中煮盐成为一种发家致富的手段之后。

    其他诸侯国纷纷消防,希望能够彻底消除盐对于自家的掣肘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成本太过高昂,而且看天气吃饭的情况太过于严重。

    所以最后没有形成规模。

    但对于靠海的南方来说,这种小规模作坊的方式,解决自家用盐问题,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
    所以天气炎热的沿海一代,也就是如今的百越地区,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存着不少的食盐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因为零散分部在民间,没有集中的处理。

    以至于在北方大地一直缺盐的情况下,南方的私盐,并没有给南方百姓带来财富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