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七章 国难思良将-《我的师长冯天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家烈,你的帐算错了,中日之间的炮声一响,铜材直接翻了一倍的价格,更别说子弹,翻了三番。”

    “我的天啊,好在一二二旅出击石门,那六百吨的铜材,总算是把我们的消耗弥补了!”

    说实话,这仗打到这个份上,六十六师上下对冯天魁这个副官,彻底服气了。

    如果说,整个六十六师几个旅里面,最不需要的整补的,就是一二二旅了,听说他们在石门和保定,又缴获一批7.9口径的弹药。

    “我们的兵,也把子弹壳收集起来了,都交给了永州警备二团,到时候让他们在潼关留给兵站运输回去,也有个几十吨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几个人里面,黄玉民感慨最深。

    “你们说,这小子神了,当初潼关建设兵站,芜湖建设军需仓库,两个地方,都成了我们路过的节点,还囤积了大量物资,弹药,路过时候,顺手就把弹药补充了。”

    “芜湖是大帅选的,其实周小山最精准的是判断了中日之战爆发的时间,利用我们上海锄奸,利用德国人急于交易,提前购置了一批子弹,要是等到八月,别说是天价,关键还没货,有货也运不进来。”

    现在不止是一二二旅,连六十六师其他几个旅,每天白天就犯困,晚上比贼还精神。

    看着士兵上了火车,闷在货箱车里摆龙门阵。

    各团清点完人数报上来,他们也难得管了,跟着士兵一起,就开始吹牛。

    石门到潼关这条铁路,周小山,楚天舒都不是第一次走了。

    这次跟上次不一样,不仅四个火车头拉拽四趟专列,火车拖拽的车皮,比上次多了好几辆,还差点没全部装下汽车和火炮。

    士兵们都跟着火炮挤在一起,才给郭勋祺的兵,腾出两节车厢。

    他盯着通讯连,询问前面两个专列的情况。

    刘湘到了南京,蒋某人听说他不亦乐乎的应付各路诸侯,连十八集团军的人,也愉快的畅谈民族大义,干脆把贺国光,康泽都去看望他。

    “兆民,当初我说六十六师是威武之师,你还不信,说人家能打仗不假,也能惹事。可人家到了山西,就改变了整个山西战场的战局,对国家和民族有大功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